脚踝骨折怎么才能好得快
脚踝骨折可通过制动固定、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手术治疗等方式促进恢复。脚踝骨折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长期负重等因素引起。
1、制动固定
脚踝骨折后需立即制动,避免患肢负重活动。可使用石膏或支具固定4-8周,固定期间保持患肢抬高,有助于减轻肿胀。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根据愈合进度调整固定时间。拆除固定装置后仍需避免剧烈运动。
2、药物治疗
可遵医嘱使用接骨七厘片促进骨折愈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缓解疼痛,碳酸钙D3片补充钙质。药物治疗期间需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出现胃肠道不适等应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禁止自行增减药量或更改用药频次。
3、物理治疗
骨折稳定后可进行超短波治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红外线照射促进炎症吸收。物理治疗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每次治疗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治疗过程中如出现皮肤过敏或不适感应立即停止,并咨询医师意见。
4、康复训练
拆除固定装置后应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踝关节活动度训练,包括背伸跖屈、内外翻等动作。初期训练幅度不宜过大,随着功能恢复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可配合水中步行训练减轻关节负重,避免训练过程中出现剧烈疼痛。
5、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移位骨折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需预防切口感染。手术方式包括钢板螺钉固定、髓内钉固定等,具体术式根据骨折类型选择。术后需定期换药,保持伤口干燥清洁,发现红肿渗液等感染征象应及时处理。
脚踝骨折恢复期间应保证充足钙质和蛋白质摄入,多食用牛奶、鸡蛋、鱼肉等食物。戒烟限酒,避免摄入影响骨折愈合的辛辣刺激性食物。康复训练需循序渐进,避免过早负重导致二次损伤。定期复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根据恢复进度调整康复方案。保持积极心态,配合医嘱完成整个治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