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筋膜室综合症常见于哪些人
骨筋膜室综合征常见于外伤患者、剧烈运动者、骨折术后患者、血管损伤者及长期卧床者。该病主要由骨筋膜室内压力升高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引起,需及时就医处理。
1、外伤患者
严重挤压伤或撞击伤可能导致骨筋膜室内出血肿胀,使筋膜室内压力急剧升高。常见于交通事故伤、高处坠落伤等外力作用后,患者可能出现患肢剧烈疼痛、感觉异常等症状。需立即解除外部压力并监测筋膜室内压。
2、剧烈运动者
长时间高强度运动可能引发肌肉充血水肿,特别是未经充分热身的下肢运动。新兵训练、马拉松等持续性运动后易出现小腿骨筋膜室压力增高,表现为运动后渐进性疼痛和肌肉僵硬。
3、骨折术后患者
骨折内固定术后因局部出血、组织水肿可能诱发骨筋膜室综合征。胫腓骨骨折、前臂骨折等闭合复位后需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运,使用石膏固定者更需警惕包扎过紧风险。
4、血管损伤者
动脉损伤修复术后或血管栓塞患者可能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这类患者通常在血管再通后6-12小时内出现进行性肿胀,需预防性筋膜切开减压。
5、长期卧床者
昏迷或截瘫患者因肌肉持续受压可能发生慢性骨筋膜室综合征。长期保持同一体位会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需定期翻身并检查肢体张力变化。
对于存在骨筋膜室综合征风险的人群,建议定期检查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避免过度压迫患肢。运动前后应充分热身和拉伸,外伤后需抬高患肢并冰敷。术后患者要严格遵循医嘱进行康复训练,发现肢体肿胀加剧、疼痛难忍或感觉异常时须立即就医。日常生活中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促进组织修复,但急性期需控制水分摄入减轻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