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蛋白过敏的患儿如何添加辅食
牛奶蛋白过敏患儿添加辅食需严格遵循从低敏食物开始、逐样尝试、观察反应的原则,可选择强化铁米粉、苹果泥、南瓜泥、西蓝花泥、胡萝卜泥等低敏食物。
一、辅食添加原则
首次添加辅食应在患儿满6月龄后,选择上午时段进行以便观察反应。每引入一种新食物需间隔3-5天,初次尝试给予半茶匙量,若无过敏反应再逐步增量。记录进食时间、食物种类及身体反应,避免同时引入多种新食物。
二、推荐低敏食物
强化铁米粉是最安全的起始辅食,可用水或深度水解配方奶调兑。苹果泥需蒸熟后去核打碎,南瓜泥应选择老南瓜去皮蒸制。西蓝花取嫩茎部分焯水打泥,胡萝卜需充分蒸软后研磨,这些食物致敏性低且富含维生素A、C及膳食纤维。
三、需规避的高风险食物
1岁内禁止添加鲜牛奶、奶酪、酸奶等乳制品,慎用鸡蛋、大豆、小麦及含麸质谷物。花生、坚果、海鲜等高致敏食物建议延后至3岁后尝试。加工食品需查看标签避免隐藏乳成分。
四、过敏反应识别
进食后2小时内出现面部红肿、荨麻疹、呕吐或腹泻需立即停止该食物。若发生喘息、喉头水肿等速发过敏反应,应即刻就医。迟发反应可能表现为湿疹加重、血便或体重增长缓慢,家长需定期监测生长曲线。
五、营养替代方案
为保证钙质摄入,可选用钙强化米粉、绿叶菜泥及低敏配方奶。优质蛋白来源可选择鸡肉泥、火鸡肉泥等白肉。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补充营养缺口。
家长应定期与儿科医生或营养师沟通辅食进展,每次就诊携带详细的饮食记录。准备辅食前彻底清洁用具,避免交叉污染。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及排便情况,出现异常及时调整饮食方案。随着耐受性提高,可逐步扩大食物种类,但仍需持续规避乳制品至医生确认过敏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