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钙化的原因是什么
心脏瓣膜钙化可能由年龄增长、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瓣膜畸形、慢性肾病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心悸、胸闷、活动耐力下降等症状。
1、年龄增长
随着年龄增长,心脏瓣膜组织逐渐发生退行性变,胶原纤维断裂和钙盐沉积可能导致瓣膜弹性下降。这种情况属于生理性退化,通常无须特殊治疗,但需定期复查心脏超声监测瓣膜功能变化。
2、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会增加心脏后负荷,导致主动脉瓣承受异常血流冲击,可能加速瓣叶纤维化和钙盐沉积。患者常伴有头晕、颈动脉搏动增强等症状,控制血压可延缓病变进展,常用药物包括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等。
3、风湿性心脏病
链球菌感染引发的免疫反应可造成瓣膜交界处粘连和钙化,二尖瓣最易受累。急性期需注射青霉素钠治疗,慢性期出现严重狭窄时可考虑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4、先天性瓣膜畸形
二叶式主动脉瓣等先天畸形会改变血流动力学,异常涡流持续冲击瓣膜可能导致钙化提前发生。轻度畸形可长期随访,重度狭窄需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
5、慢性肾病
肾功能不全患者钙磷代谢紊乱,血磷升高会刺激血管和瓣膜组织异位钙化。这类患者除需控制血磷外,还应定期评估心脏功能,必要时使用碳酸镧咀嚼片等磷结合剂。
心脏瓣膜钙化患者应注意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腌制食品;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次30-40分钟;保证每晚7-8小时睡眠;每6-12个月复查心脏超声;合并糖尿病或高脂血症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出现新发胸痛或呼吸困难时应及时心内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