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霉菌还是滴虫
霉菌性阴道炎和滴虫性阴道炎可通过分泌物特征、伴随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区分。霉菌性阴道炎通常表现为白色凝乳状分泌物伴明显瘙痒,滴虫性阴道炎多为黄绿色泡沫状分泌物伴异味。确诊需通过阴道分泌物镜检或培养。
1、分泌物特征
霉菌性阴道炎分泌物呈白色凝乳状或豆腐渣样,质地稠厚,常黏附于阴道壁。滴虫性阴道炎分泌物为黄绿色或灰白色,呈泡沫状,量多且稀薄,可能伴有腥臭味。两种感染均可能导致外阴刺激症状,但形态学差异是初步鉴别的关键。
2、伴随症状
霉菌感染以剧烈外阴瘙痒为主,可能伴随灼痛感、排尿痛及性交痛,外阴黏膜可见红肿或皲裂。滴虫感染除瘙痒外,更突出表现为异味明显,部分患者出现尿频尿急等泌尿系统刺激症状,阴道黏膜可见散在出血点。
3、实验室检查
阴道分泌物镜检是确诊依据。霉菌性阴道炎可见假菌丝或芽生孢子,滴虫性阴道炎可观察到活动的滴虫。必要时可进行分泌物培养,霉菌培养可鉴定念珠菌属,滴虫培养需用特殊培养基。PH值检测中,霉菌感染PH常小于4.5,滴虫感染多超过4.5。
4、诱发因素
霉菌感染常见于长期使用抗生素、妊娠、糖尿病等免疫力低下状态。滴虫感染多通过性接触传播,与多个性伴侣或不洁性行为相关。两者均可因阴道微生态失衡引发,但病原体特性决定其传播方式和易感条件差异。
5、治疗药物
霉菌性阴道炎常用克霉唑阴道片、硝酸咪康唑栓、制霉菌素阴道泡腾片。滴虫性阴道炎需口服甲硝唑片、替硝唑片或局部使用甲硝唑阴道凝胶。混合感染需联合用药,所有性伴侣应同步治疗以防交叉感染。
日常需注意会阴清洁干燥,避免穿紧身化纤内裤,经期及时更换卫生用品。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饮食上减少高糖食物摄入。若症状反复发作或伴有发热、盆腔疼痛,应及时复诊排除其他妇科疾病。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免疫力低下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性使用益生菌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