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急救的正确步骤
骨折急救的正确步骤主要包括固定伤肢、避免移动、冷敷处理、及时送医和预防并发症。骨折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或病理性骨折等因素引起,急救时需特别注意保护伤处。
1、固定伤肢
使用夹板、硬纸板或绷带等工具固定骨折部位,避免骨折端移动造成二次损伤。固定范围需超过骨折上下两个关节,松紧度以不影响血液循环为宜。下肢骨折可用木板固定,上肢骨折可用三角巾悬吊。
2、避免移动
切勿随意搬动或尝试复位骨折部位,不当操作可能损伤周围血管神经。让伤者保持原有体位,脊柱骨折需多人平托搬运,避免扭曲身体。开放性骨折不可将外露骨端推回伤口内。
3、冷敷处理
伤后24小时内用冰袋冷敷患处15-2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可减轻肿胀疼痛。冰袋需用毛巾包裹避免冻伤,禁止热敷或按摩。开放性骨折需先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再冷敷。
4、及时送医
完成基础急救后立即送往医院,途中保持骨折部位稳定。脊柱骨折需使用硬质担架,颅骨骨折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向医生详细说明受伤机制和急救措施。
5、预防并发症
观察伤者意识、脉搏和末梢循环,警惕休克和脂肪栓塞。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定期检查固定器具是否过紧。长期卧床者需预防压疮和深静脉血栓。
骨折急救后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促进骨骼愈合。恢复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避免过早负重。定期复查X线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出现异常疼痛或肿胀及时就诊。注意居家防跌倒措施,骨质疏松患者需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