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皮有哪些功效和作用
桃树皮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祛风除湿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疮疡肿毒等症状。桃树皮的主要作用包括抑菌消炎、促进伤口愈合、缓解关节疼痛等。
1、清热解毒
桃树皮含有多种生物碱和鞣质成分,能够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常见致病菌的生长,对皮肤感染、疮疡溃烂有辅助治疗作用。民间常用桃树皮煎水外洗治疗湿疹、痤疮等炎症性皮肤病。
2、活血止痛
桃树皮中的挥发油和黄酮类物质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可缓解跌打损伤导致的局部淤血肿痛。可将新鲜桃树皮捣烂外敷患处,或配合红花、当归等药材制成膏药使用。
3、祛风除湿
对于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关节肿胀、晨僵等症状,桃树皮煎汤内服能减轻炎症反应。其水提取物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降低关节滑膜炎症介质的释放,常与羌活、独活等祛风湿药配伍使用。
4、收敛止血
桃树皮富含单宁酸成分,能使蛋白质凝固形成保护膜,对轻度外伤出血有止血效果。民间验方用桃树皮炭研末撒布创面,或煎浓汁浸泡纱布压迫止血。
5、驱虫杀虫
桃树皮中的苦杏仁苷等成分对蛔虫、蛲虫等肠道寄生虫有麻痹作用,传统医学常用桃树皮配合使君子、槟榔等驱虫药治疗小儿虫积腹痛。需注意孕妇及体弱者慎用。
使用桃树皮时建议选择树龄3年以上的健康桃树,刮取外层粗皮后晒干备用。内服煎汤用量一般为6-12克,外用量可适当增加。因个体差异可能引起皮肤过敏,初次使用前建议小范围测试。孕妇、哺乳期妇女及肝肾功能不全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不可长期大量服用。保存时应置于阴凉干燥处,防止霉变虫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