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人怎么会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可能由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或药物不良反应等原因引起,心脏病人可通过规范用药、定期复查、避免诱因、植入除颤器及心肺复苏培训等方式预防。
1、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是心脏骤停最常见诱因。心肌梗死发作时可能伴随剧烈胸痛、冷汗、呕吐等症状。需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并呼叫急救。医生可能使用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进行溶栓治疗,或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2、严重心律失常
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等恶性心律失常会直接中断心脏泵血功能。这类情况常与心肌瘢痕、低钾血症有关,表现为突发意识丧失、抽搐。可遵医嘱服用盐酸胺碘酮片控制心律,必要时需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
3、心力衰竭
长期心功能减退导致心脏代偿机制崩溃,可能引发心源性休克。患者日常会出现呼吸困难、下肢水肿。医生可能开具呋塞米片减轻液体潴留,联合地高辛片增强心肌收缩力。需严格限制每日饮水量。
4、电解质紊乱
血钾浓度异常会干扰心肌电活动,低钾时易诱发室颤,高钾则可能导致心脏停搏。长期服用利尿剂的心脏病人需定期监测电解质,必要时补充氯化钾缓释片。出现肌肉无力、心悸时应及时就医。
5、药物不良反应
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如盐酸普罗帕酮片本身具有致心律失常作用,过量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能抑制心脏起搏功能。服药期间若出现心率过缓或头晕,应立即联系医生调整剂量。
心脏病人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腌制食品。每周进行3-5次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步行,运动时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范围内。保证7-8小时睡眠,午休不超过1小时。随身携带硝酸甘油喷雾剂,家属需学习胸外按压技术。每3个月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