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颜色发黑有血块是什么原因
月经颜色发黑有血块可能与激素波动、宫寒、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盆腔炎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热敷腹部、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1、激素波动
青春期或围绝经期女性因激素水平不稳定,可能导致子宫内膜脱落不完全,经血氧化后颜色变深并形成血块。通常伴随月经周期紊乱,无须特殊治疗,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节食。
2、宫寒
中医认为寒气凝滞会使经血运行不畅,形成暗色血块,常伴有小腹冷痛、手脚冰凉。可用艾附暖宫丸调理,日常避免生冷饮食,用暖水袋热敷下腹部。
3、子宫内膜异位症
异位内膜组织导致经血排出受阻,可能引起经血发黑和血块,伴随严重痛经。可遵医嘱使用散结镇痛胶囊或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症状,必要时需腹腔镜手术。
4、子宫肌瘤
肌瘤压迫宫腔会改变经血排出速度,血液滞留形成血块,可能伴随经量增多。较小肌瘤可用桂枝茯苓胶囊控制,直径超过5厘米需考虑肌瘤剔除术。
5、盆腔炎
炎症导致子宫收缩异常,经血滞留氧化后颜色加深,常伴有腰骶酸痛。需用甲硝唑片联合妇科千金片抗感染,急性期应卧床休息。
日常建议穿着宽松衣物避免压迫盆腔,经期适当饮用红糖姜茶促进血液循环,每周进行3-4次瑜伽等温和运动改善盆腔血流。若血块持续3个月以上或伴随严重贫血、发热,需及时做妇科超声和激素六项检查。记录月经周期变化情况有助于医生诊断,避免自行服用活血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