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要做哪些检查
骨质疏松患者通常需要做骨密度检测、X线检查、实验室检查、骨转换标志物检测、骨折风险评估等检查。
1、骨密度检测
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通过测量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值,能够准确评估骨质流失程度。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可提供三维骨密度数据,适用于脊柱骨小梁结构的精细评估。超声骨密度检测常用于跟骨或胫骨筛查,具有无辐射、便携等优势。
2、X线检查
脊柱侧位X线能发现椎体压缩性骨折,表现为椎体高度下降或楔形变。四肢X线可观察长骨皮质变薄、骨小梁稀疏等骨质疏松特征性改变。胸腰椎X线组合检查对椎体骨折的敏感性较高,但需注意辐射防护。
3、实验室检查
血清钙磷检测可排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继发性骨质疏松。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反映成骨细胞活性,尿吡啶酚交联物提示破骨细胞活跃度。25羟维生素D检测对判断钙吸收障碍有重要价值。
4、骨转换标志物检测
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反映骨形成速率,β胶原特殊序列显示骨吸收强度。这些标志物能动态监测抗骨质疏松药物的疗效,但需注意昼夜波动对结果的影响。
5、骨折风险评估
FRAX工具通过年龄、性别、体重等参数计算10年骨折概率。脊柱畸形指数评估可量化椎体变形程度。跌倒风险评估包括肌力测试、平衡功能检查等配套项目。
骨质疏松患者日常需保证每日1000-1200毫克钙摄入,优先选择乳制品、豆制品等富钙食物,同时配合维生素D补充促进钙吸收。建议每周进行3-5次负重运动如快走、太极拳,避免吸烟酗酒等危险因素。定期复查骨密度时,应选择同一型号设备以保证结果可比性,检查前需去除身上金属物品。合并慢性疾病者需告知医生用药史,某些药物可能干扰检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