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上长了个疙瘩怎么治疗
耳朵上长疙瘩可通过局部热敷、外用药物、口服药物、激光治疗、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可能由毛囊炎、皮脂腺囊肿、淋巴结肿大、寻常疣、脂肪瘤等原因引起。
1、局部热敷
适用于早期红肿的炎性疙瘩。用温热毛巾敷于患处10-15分钟,每日2-3次,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肿胀疼痛。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若热敷3天后无改善或出现化脓,应停止热敷并及时就医。
2、外用药物
毛囊炎或轻度感染可涂抹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抗生素药膏。寻常疣可使用水杨酸软膏或咪喹莫特乳膏。用药前需清洁患处,薄涂药物后轻轻按摩至吸收。若用药1周无效或出现皮肤过敏,应停药并咨询医生。
3、口服药物
细菌感染引起的疙瘩可遵医嘱服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呋辛酯片等抗生素。病毒感染导致的疣体可口服转移因子胶囊调节免疫。服药期间忌饮酒,避免阳光暴晒,出现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需立即停药。
4、激光治疗
适用于顽固性寻常疣或较小皮脂腺囊肿。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气化或铒激光精准切除,治疗前需局部麻醉,术后保持创面干燥,结痂后自然脱落。可能出现暂时性色素沉着,一般3-6个月可自行消退。
5、手术切除
直径超过1厘米的脂肪瘤、反复感染的皮脂腺囊肿需手术完整切除。门诊局部麻醉下进行,术后7天拆线。需病理检查排除恶性病变。术后避免伤口沾水,定期换药观察愈合情况。
日常需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避免抓挠挤压疙瘩。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选择宽松的帽子避免摩擦患处,游泳时使用防水耳塞。若疙瘩持续增大、破溃渗液或伴随发热头痛,应立即就诊耳鼻喉科或皮肤科排查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