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针灸哪些穴位
失眠可通过针灸百会穴、神门穴、三阴交穴、安眠穴、内关穴等穴位改善。失眠可能与情志失调、气血不足、脏腑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等症状。
1、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属于督脉穴位。针灸该穴位有助于调节脑部气血运行,改善因思虑过度或焦虑引起的失眠。操作时需由专业医师使用毫针平刺,配合轻柔捻转手法。部分患者针灸后可能出现局部胀感,属于正常针感反应。
2、神门穴
神门穴在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为手少阴心经原穴。该穴位主治心悸、心烦导致的失眠,能宁心安神、清心除烦。临床常与三阴交穴配伍使用,采用提插补法施针。心火旺盛者可在此穴配合刺络放血疗法。
3、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位于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是足三阴经交会穴。针灸此穴可健脾益血、调肝补肾,适用于更年期失眠或气血亏虚型失眠。施针时注意避开胫后动脉,孕妇禁用该穴位。部分脾虚患者可能出现针感向上传导现象。
4、安眠穴
安眠穴为经外奇穴,位于耳垂后凹陷与枕骨下凹陷连线的中点处。该穴位直接作用于睡眠中枢,对各类顽固性失眠均有缓解作用。操作时采用斜刺法进针,深度不超过1.5厘米。部分患者治疗后可出现短暂嗜睡反应。
5、内关穴
内关穴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属手厥阴心包经络穴。该穴位能宽胸理气、和胃安神,适用于胃不和则卧不安类型的失眠。施针时常配合足三里穴使用,采用泻法处理实证失眠。
针灸治疗失眠需根据证型配伍穴位,肝郁化火型可加太冲穴,心脾两虚型配伍心俞穴。治疗期间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睡前饮用浓茶咖啡。建议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操作,10-15次为一个疗程。若失眠持续超过1个月或伴随严重焦虑抑郁症状,应及时到精神心理科就诊。日常可按摩耳部神门点、皮质下区等反射区辅助改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