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龋齿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龋齿的因素主要有细菌感染、饮食结构、口腔卫生、牙齿结构、唾液分泌等。龋齿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牙齿硬组织破坏性疾病。
1、细菌感染
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等致龋菌在牙面形成菌斑,分解食物残渣产酸腐蚀牙釉质。这些细菌代谢碳水化合物产生的酸性物质会降低口腔pH值,导致牙齿脱矿。长期菌斑堆积可能引发龋洞,需通过巴氏刷牙法清除。
2、饮食结构
频繁摄入高糖食物如糖果、碳酸饮料会持续为细菌提供发酵底物。黏性甜食更易附着牙面延长酸蚀时间。建议控制精制糖摄入频率,餐后及时漱口或咀嚼无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
3、口腔卫生
刷牙不彻底会导致菌斑堆积,牙线使用不足难以清除邻面菌斑。建议每日至少两次使用含氟牙膏刷牙,配合牙线清洁牙间隙。儿童需家长监督刷牙至7岁,避免水平拉锯式错误刷牙法损伤牙龈。
4、牙齿结构
发育不良的深窝沟易滞留食物残渣,釉质矿化不全区域更易被酸侵蚀。对于儿童新萌恒磨牙可进行窝沟封闭,成年人龋易感部位可使用高浓度氟化剂增强釉质抗酸能力。
5、唾液分泌
唾液减少会降低对酸性物质的中和能力,口干症患者龋齿风险显著增加。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可能抑制唾液分泌,建议此类人群使用人工唾液替代品并增加饮水频次。
预防龋齿需建立系统性防护措施,包括每日使用含氟牙膏配合巴氏刷牙法清洁牙齿,餐后及时漱口减少食物残渣滞留,控制高糖零食摄入频次,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与洁治。儿童建议每3-6个月涂氟一次,成年人可选用含氟漱口水辅助防龋。对于已形成的龋坏需就医进行充填治疗,避免病变深入牙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