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引起的骨质疏松该如何治疗
激素引起的骨质疏松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补充钙剂与维生素D、使用抗骨吸收药物、促骨形成药物及定期骨密度监测等方式治疗。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骨量流失加速,需在医生指导下综合干预。
1、调整生活方式
保证每日摄入800-1000毫克钙元素,优先通过乳制品、豆制品等食物补充。避免吸烟、过量饮酒及咖啡因摄入。每周进行3-5次负重运动如快走、太极拳,每次30分钟以上有助于维持骨强度。体重过轻者需增加营养摄入至BMI≥18.5。
2、补充钙剂与维生素D
碳酸钙D3片、醋酸钙颗粒等钙剂可配合骨化三醇软胶囊使用,维生素D每日补充剂量通常为800-1200IU。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需维持在30ng/ml以上。合并肾功能不全者需改用阿法骨化醇软胶囊。
3、使用抗骨吸收药物
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降低骨折风险。需空腹服用并保持直立姿势30分钟。严重食管疾病患者可换用伊班膦酸钠注射液静脉给药。
4、促骨形成药物
特立帕肽注射液通过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改善骨微结构,适用于椎体骨折高风险患者。每日皮下注射需持续18-24个月,治疗期间需监测血钙水平。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者禁用。
5、定期骨密度监测
建议每6-12个月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重点关注腰椎和髋部T值变化。出现新发骨折或骨量快速下降时需调整治疗方案。同时监测血清钙、磷及骨代谢标志物水平。
激素性骨质疏松患者需长期坚持治疗,日常生活中注意防跌倒措施,居家环境应安装扶手、防滑垫。每日晒太阳15-30分钟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但需避开强紫外线时段。合并糖尿病、甲亢等基础疾病时需同步控制原发病。治疗期间如出现下颌骨疼痛、非典型股骨骨折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建议每3个月复查肝肾功能,药物调整须严格遵循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