崴脚后如何判断骨折
崴脚后判断是否骨折需结合疼痛程度、肿胀特征及活动受限情况综合评估。主要观察指标有局部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持续剧痛、无法承重行走等。
1、局部畸形
骨折可能导致踝关节明显变形,如足部外翻或内翻角度异常,与健侧对比可见骨骼轮廓改变。触摸时可能触及台阶样错位,这种情况高度提示骨折。需立即停止活动并固定患肢,用硬纸板或夹板临时制动,避免搬运过程中造成二次损伤。
2、骨擦音或骨擦感
轻微活动踝关节时若听到细微的摩擦音,或手指按压疼痛部位感受到骨面摩擦感,属于骨折特异性体征。此时不可反复测试以免加重损伤,应保持患肢中立位,冰敷减轻肿胀,尽快就医进行X线检查。
3、异常活动
非关节部位出现异常活动是骨折典型表现,例如胫腓骨远端在非关节处发生弯曲。测试时须谨慎避免暴力操作,发现异常需立即用弹性绷带8字包扎固定,注意松紧度以不影响血液循环为宜。
4、持续剧痛
骨折疼痛通常呈持续性锐痛,按压痛点明确且局限,夜间疼痛加重。与软组织损伤的弥漫性胀痛不同,骨折痛在制动后仍难以缓解。可临时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镇痛药物,但需排除药物禁忌证。
5、无法承重行走
伤后即刻无法站立或行走时需警惕骨折,测试时让患者尝试用患足支撑部分体重,若出现剧烈疼痛或支撑失败,可能存在跟骨、距骨等负重骨骨折。此时应避免强行行走,使用拐杖分担体重,及时进行CT三维重建检查。
崴脚后48小时内应遵循RICE原则处理:休息制动,冰敷每次15-20分钟间隔2小时,弹性绷带加压包扎抬高患肢。若出现皮肤苍白、麻木等缺血表现需立即解除固定。建议伤后24小时内完成影像学检查,普通X线片未发现骨折但临床高度怀疑时,需进一步做MRI检查软组织及隐匿性骨折。恢复期适量补充钙质与维生素D,可食用乳制品、深绿色蔬菜等促进骨骼修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