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长期吃降压药的危害
长期服用降压药可能带来一定危害,但多数情况下规范用药的获益远大于风险。常见潜在危害包括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影响、体位性低血压等,通常与用药不当或个体差异有关。
降压药物需通过肝肾代谢,长期使用可能增加肝肾负担,尤其原有肝肾疾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部分利尿剂类降压药可能引起低钾血症,表现为乏力、心律失常,需配合补钾饮食或调整用药。钙通道阻滞剂可能引发牙龈增生、下肢水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能导致干咳,这些反应通常可逆且可通过换药缓解。
极少数患者对特定降压药存在过敏反应,如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需立即停药就医。合并多种慢性病的高龄患者可能出现药物相互作用,例如β受体阻滞剂与降糖药联用可能掩盖低血糖症状。擅自调整剂量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增加心脑血管事件风险。
高血压患者应遵医嘱规律用药,避免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日常需保持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不超过5克,适量补充香蕉、菠菜等富钾食物。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后血压骤降。每月测量晨起及睡前血压并记录,就诊时携带用药清单供医生评估。出现头晕、水肿等异常症状时及时复诊,医生会根据情况调整药物种类或联合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