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骨折卧床一年浑身发冷打颤怎么回事
老人骨折卧床一年浑身发冷打颤可能与血液循环障碍、营养不良、感染、肌肉萎缩、体温调节功能下降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1、血液循环障碍
长期卧床会导致下肢静脉回流受阻,血液循环减慢,肢体远端供血不足,容易引起肢体发冷。同时血液循环不畅会影响体温调节,导致全身发冷打颤。可通过定时翻身、按摩四肢、穿戴弹力袜等方式改善血液循环。
2、营养不良
卧床老人消化吸收功能减退,容易出现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素摄入不足。营养不良会导致产热减少,基础代谢率降低,出现畏寒症状。应保证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必要时可遵医嘱补充营养制剂。
3、感染
长期卧床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感染会引起发热反应,但在老年人中可能表现为体温不升反而出现寒战。需监测体温变化,完善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明确感染情况。
4、肌肉萎缩
长期不活动会导致肌肉量减少,肌肉产热功能下降。肌肉萎缩还会影响肢体运动功能,进一步加重血液循环障碍。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和肌肉锻炼。
5、体温调节功能下降
老年人本身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加上长期卧床活动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进一步减退。环境温度变化时容易出现寒战反应。应注意保持室内温度恒定,适当增加衣物和被褥保暖。
对于长期卧床的老人,家属需特别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2小时协助翻身一次,预防压疮发生。饮食上应提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少量多餐。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的被动运动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定期监测体温、血压等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同时要注意心理疏导,多与老人交流,避免产生抑郁情绪影响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