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疾病会不会引起高血压
肾脏疾病可能会引起高血压。肾脏疾病导致的高血压称为肾性高血压,主要与肾脏功能受损、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等因素有关。肾性高血压可分为肾实质性高血压和肾血管性高血压两类,需通过尿常规、肾功能检查、肾脏超声等明确诊断。
肾实质性高血压多由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疾病引起。肾脏滤过功能下降会导致水钠排泄减少,血容量增加,同时肾脏缺血会刺激肾素分泌,引发血管收缩和血压升高。患者可能出现蛋白尿、血尿、水肿等症状,需通过控制蛋白摄入、限制盐分、使用降压药物等方式干预。
肾血管性高血压通常由肾动脉狭窄导致。肾动脉狭窄会造成肾脏血流灌注不足,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引起顽固性高血压。这类患者可能伴随腰部疼痛、血管杂音等表现,可通过血管造影确诊,治疗需采用血管成形术或支架植入等血运重建手段。
长期未控制的肾性高血压可能加速肾功能恶化,形成恶性循环。日常需严格监测血压和肾功能指标,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若出现血压波动或肾功能异常,应及时到肾内科就诊,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