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褥疮怎么引起的
褥疮通常由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营养不良等因素引起。褥疮的发生主要与长期卧床、皮肤潮湿、摩擦损伤、营养摄入不足、感觉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
1、长期卧床
长期卧床会导致局部组织持续受压,特别是骨突部位如骶尾部、足跟等。压力使毛细血管血流受阻,组织缺血缺氧,最终导致皮肤及皮下组织坏死。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建议每2小时翻身一次,使用减压床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2、皮肤潮湿
大小便失禁或出汗过多导致皮肤长期处于潮湿状态,会削弱皮肤屏障功能。潮湿环境使皮肤更易受到摩擦损伤和微生物侵袭。护理时应及时清洁皮肤,使用吸湿性好的护理垫,必要时可涂抹皮肤保护剂。
3、摩擦损伤
搬运或移动患者时产生的摩擦力会破坏表皮层,特别是消瘦患者皮肤更脆弱。摩擦会加重局部组织损伤,加速褥疮形成。移动患者时应采用正确搬运技巧,使用转移辅助设备,避免拖拽皮肤。
4、营养摄入不足
蛋白质和热量摄入不足会导致皮下脂肪减少、肌肉萎缩,降低组织对压力的耐受性。营养不良还会延缓伤口愈合。应保证充足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肠内营养制剂如整蛋白型肠内营养粉、短肽型肠内营养混悬液等。
5、感觉功能障碍
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损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会导致感觉减退,患者无法感知压力或疼痛,不能及时调整体位。这类患者需要特别关注皮肤状况,建立规律的翻身计划,使用压力监测设备。
预防褥疮需要多方面的综合措施。除定期翻身和保持皮肤清洁外,还应加强营养支持,每日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瘦肉等,补充维生素C和锌有助于伤口愈合。适当进行被动或主动活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使用减压床垫和坐垫能有效分散压力。对于已形成的褥疮,应根据分期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浅表溃疡可遵医嘱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磺胺嘧啶银乳膏等药物,深部或感染性褥疮可能需要清创手术。家属和照护者应接受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