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咬后为什么会起包和会痒呢
蚊子叮咬后起包和发痒主要是由于蚊子的唾液蛋白引发人体免疫反应所致。蚊子在吸血时会释放抗凝血物质和麻醉成分,人体免疫系统识别这些外来物质后释放组胺等炎性介质,导致局部毛细血管扩张、组织水肿和神经末梢受刺激。
蚊子口器刺入皮肤时,唾液中的蛋白质会触发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组胺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渗出形成水肿性丘疹,表现为肉眼可见的红色肿块。同时组胺作用于皮肤中的感觉神经末梢,产生瘙痒信号传递至大脑。部分人群对蚊子唾液蛋白过敏反应较强,可能出现直径超过1厘米的显著风团或水疱,并伴随持续数日的剧烈瘙痒。
儿童和过敏体质者常出现更强烈的免疫应答。婴幼儿皮肤屏障功能未完善,叮咬后易形成较大硬结。特应性皮炎患者可能因搔抓导致继发感染,出现脓疱或局部淋巴结肿大。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发生全身过敏反应,表现为广泛荨麻疹、面部肿胀或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处理。
被叮咬后应避免搔抓,可用肥皂水清洗后冷敷缓解症状。局部涂抹炉甘石洗剂或弱效糖皮质激素软膏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有助于消炎止痒。外出时使用避蚊胺含量30%以下的驱蚊剂,穿浅色长袖衣物。如出现发热、淋巴管炎等感染征象或全身过敏反应,需及时至皮肤科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