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骨拉伤怎么恢复
筋骨拉伤可通过休息制动、冷敷热敷、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恢复。筋骨拉伤通常由运动损伤、外力撞击、姿势不当、肌肉疲劳、关节退变等原因引起。
1、休息制动
急性期需立即停止活动,用支具或绷带固定受伤部位。下肢拉伤建议使用拐杖避免负重,上肢拉伤可用三角巾悬吊。制动时间根据损伤程度调整,轻度拉伤需3-5天,严重者需2-3周。过早活动可能加重纤维撕裂,延迟愈合。
2、冷敷热敷
损伤后48小时内每2-3小时冰敷15分钟,可收缩血管减轻肿胀。48小时后改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温度控制在40-45℃为宜。冷热交替敷法适用于亚急性期,先用热敷10分钟再冷敷5分钟,重复2-3次。
3、药物治疗
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洛索洛芬钠贴剂、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等非甾体抗炎药。严重肿胀可口服迈之灵片改善微循环,肌肉痉挛可用盐酸乙哌立松片。外用药需避开破损皮肤,口服药忌空腹服用。
4、物理治疗
超声波治疗能促进组织修复,剂量0.8-1.2W/cm²为宜。低频电刺激可防止肌肉萎缩,选择10-50Hz的断续波。冲击波治疗适用于慢性期粘连,需间隔5-7天重复进行。治疗前需评估皮肤感觉,避免电极片置于金属植入物上方。
5、康复训练
疼痛缓解后开始等长收缩练习,如踝泵运动、股四头肌静力收缩。2周后增加关节活动度训练,用弹力带进行抗阻运动。平衡训练可使用波速球,从双足站立过渡到单足站立。训练强度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次日无疲劳感为宜。
恢复期应保证优质蛋白摄入,每日食用鸡蛋1-2个、瘦肉100-150克,搭配西蓝花等深色蔬菜促进胶原合成。避免饮酒及高糖饮食以免加重炎症。睡眠时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使用记忆棉枕头保持脊柱中立位。建议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逐步恢复体能,运动前充分热身10-15分钟,运动后做静态拉伸维持肌肉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