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外耳道疖肿
外耳道疖肿可通过局部热敷、抗生素治疗、切开引流、镇痛处理、日常护理等方式治疗。外耳道疖肿通常由细菌感染、耳道损伤、免疫力低下、糖尿病、不良挖耳习惯等原因引起。
1、局部热敷
早期外耳道疖肿可采用热敷促进炎症消退。用40-45℃温热毛巾敷于患侧耳部,每次10-15分钟,每日3-4次。热敷能扩张血管,加速局部血液循环,帮助炎性物质吸收。热敷时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若疖肿已化脓则禁止热敷。
2、抗生素治疗
细菌感染引起的外耳道疖肿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滴耳液、盐酸环丙沙星滴耳液等喹诺酮类抗生素,可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严重感染需口服头孢克洛胶囊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使用抗生素需完成全程治疗,避免耐药性产生。
3、切开引流
成熟化脓的疖肿需由医生行切开引流术。医生会在局麻下用尖刀片挑开脓头,排出脓液后放置引流条。术后每日换药,用生理盐水冲洗脓腔,配合抗生素纱条填塞。该操作能迅速缓解疼痛,避免感染扩散引发耳廓软骨膜炎等并发症。禁止自行挤压疖肿。
4、镇痛处理
剧烈疼痛时可短期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或对乙酰氨基酚片缓解症状。疼痛较轻者可用利多卡因凝胶局部涂抹。镇痛药物使用不超过3天,长期疼痛需复查排除骨髓炎等严重并发症。儿童患者需严格按体重调整剂量。
5、日常护理
保持耳道干燥,洗头时用耳塞防水。纠正挖耳习惯,避免使用发卡、棉签等物品刺激耳道。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免疫力低下者加强营养。复发频繁者需排查慢性中耳炎、湿疹等基础疾病。痊愈后3个月内避免游泳或潜水。
治疗期间应保持饮食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胸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适度进行快走、瑜伽等低强度运动增强抵抗力。耳部瘙痒时可用生理盐水棉签轻轻擦拭,勿用力抓挠。若出现发热、听力下降或面部肿胀等表现需立即就医。痊愈后仍需定期清洁耳道,使用医用橄榄油软化耵聍,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