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家揭秘胃出血
胃出血是指胃黏膜或深层组织血管破裂导致的出血,可能由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等疾病引起。胃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黑便、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1、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胃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胃酸分泌过多等因素有关。患者通常会出现上腹部疼痛、反酸、嗳气等症状。治疗消化性溃疡引起的胃出血,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胶体果胶铋胶囊等药物。对于出血量较大的患者,可能需要内镜下止血或手术治疗。
2、急性胃黏膜病变
急性胃黏膜病变多由应激、酒精、药物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胃黏膜广泛糜烂和出血。患者可能出现突发呕血、黑便等症状。治疗上需要禁食,使用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注射用生长抑素等药物控制出血,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因。
3、胃癌
胃癌是胃出血的严重病因之一,多见于中老年人。患者除出血症状外,还可能伴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上腹部包块等表现。确诊胃癌需要胃镜检查和病理活检。治疗包括手术切除、化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措施。
4、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肝硬化患者常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曲张静脉破裂可导致大量呕血。这种情况属于急症,需要立即就医。治疗措施包括内镜下套扎或硬化剂注射、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等。
5、其他原因
胃出血还可能与胃息肉、胃血管畸形、血液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这些情况相对少见,但同样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诊断胃出血通常需要进行胃镜检查,必要时还需做腹部CT、血管造影等检查。
预防胃出血应注意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酒。慎用非甾体抗炎药,有胃部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胃出血患者应严格遵医嘱治疗,出血期间需禁食,恢复期应从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定期复查胃镜对预防胃出血复发很重要,特别是对于有胃溃疡、胃炎等基础疾病的患者。
相关推荐
02:05
02:35
02:17
0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