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性心绞痛怎么治疗
不稳定性心绞痛可通过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生活方式调整、中医调理、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该病通常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管痉挛、血栓形成等因素引起。
1、药物治疗
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期需遵医嘱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配合硝酸甘油片扩张冠状动脉。稳定期可联合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控制心率。药物治疗需持续监测肝肾功能及出血倾向。
2、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血管狭窄超过70%时,可能需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包括球囊扩张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等,术后需长期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预防支架内再狭窄。介入治疗能快速改善心肌供血但存在血管损伤风险。
3、生活方式调整
每日保持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控制体重指数在24以下。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限制钠盐摄入低于5克/日,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保证7-8小时睡眠,通过正念训练缓解压力。
4、中医调理
气滞血瘀型可用复方丹参滴丸配合穴位按压内关、膻中穴。痰浊闭阻型适用麝香保心丸联合足三里艾灸。中药调理需持续3-6个月,期间定期复查心电图观察ST段变化。
5、手术治疗
多支血管病变或左主干病变患者可能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取大隐静脉或乳内动脉作为桥血管。术前需评估心肺功能,术后需进行3-6个月心脏康复训练。手术能显著改善远期预后但创伤较大。
患者应建立症状日记记录胸痛发作频率和诱因,每周测量血压和心率3次。外出时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避免寒冷刺激和情绪激动。每3个月复查血脂、血糖等指标,根据检查结果动态调整治疗方案。合并糖尿病患者需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高血压患者血压目标值应低于130/80mm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