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痛怎么回事
肌肉痛可能由运动损伤、肌肉劳损、感染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休息、冷热敷、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1、运动损伤
剧烈运动或姿势不当可能导致肌肉纤维轻微撕裂,表现为局部酸痛、肿胀。急性期建议立即停止活动,48小时内冰敷患处,48小时后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凝胶、云南白药气雾剂等外用药物缓解疼痛。
2、肌肉劳损
长期重复性动作或维持固定姿势易造成肌肉慢性劳损,常见于颈肩腰背部。症状包括持续性隐痛、僵硬感。建议调整工作姿势,每小时活动5分钟,配合局部按摩。顽固性疼痛可考虑使用氟比洛芬巴布膏、洛索洛芬钠贴剂等透皮给药制剂。
3、感染性疾病
流感病毒、登革热等感染可能引发全身肌肉酸痛,多伴随发热、乏力等症状。可能与病毒毒素刺激神经末梢有关。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确诊流感可服用磷酸奥司他韦胶囊,配合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肌痛症状。
4、代谢性疾病
低钾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代谢异常会导致肌无力伴酸痛。低钾患者可能出现四肢近端肌肉对称性疼痛,需通过氯化钾缓释片补钾。甲减患者需长期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肌肉症状随甲状腺功能改善而缓解。
5、神经系统疾病
多发性肌炎、纤维肌痛综合征等神经系统病变可引起广泛性肌肉疼痛。多发性肌炎患者肌酶谱升高,需使用醋酸泼尼松片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纤维肌痛患者疼痛点多达18处,可尝试普瑞巴林胶囊调节神经传导。
日常应注意运动前充分热身,运动强度循序渐进。办公室工作者建议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座椅,每1小时起身活动。饮食中适量增加富含镁元素的食物如香蕉、坚果,有助于维持神经肌肉正常功能。若肌肉疼痛持续超过1周或伴随发热、肌无力等症状,应及时就诊排查器质性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