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胸膜炎的原则有哪些
治疗胸膜炎的原则主要有控制感染、缓解疼痛、消除胸腔积液、预防并发症和促进康复。
1、控制感染
胸膜炎多由细菌、病毒或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需根据病原体选择针对性药物。细菌性胸膜炎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结核性胸膜炎需规范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需完成全程用药,避免耐药性产生。
2、缓解疼痛
胸膜炎症刺激可导致剧烈胸痛,尤其咳嗽或深呼吸时加重。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等非甾体抗炎药止痛,严重者可能需曲马多缓释片等镇痛药。疼痛期间建议患侧卧位休息,减少胸膜摩擦。
3、消除胸腔积液
渗出性胸膜炎常伴随胸腔积液,少量积液可通过呋塞米片等利尿剂促进吸收。中大量积液需行胸腔穿刺抽液术或胸腔闭式引流术,必要时注射注射用尿激酶防止胸膜粘连。抽液后需复查胸部影像学评估疗效。
4、预防并发症
胸膜炎可能继发脓胸、胸膜增厚等并发症。治疗中需监测体温、呼吸频率变化,定期复查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出现呼吸困难加重或持续发热时,需警惕脓胸可能,必要时行胸腔镜下胸膜剥脱术。
5、促进康复
急性期后应逐步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有助于组织修复,可适量摄入鱼肉、鸡蛋、西蓝花等。避免吸烟及接触冷空气,减少胸膜刺激。
胸膜炎患者需保证充足休息,急性期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000-1500毫升以防加重胸腔积液。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但应避免剧烈咳嗽或突然体位改变。若出现咳血、持续胸痛或呼吸困难需立即复诊。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需严格完成6-9个月抗结核治疗,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相关推荐
03:01
02:23
02:46
02:02
0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