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道炎该如何治疗
反流性食道炎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及生活方式干预等方式治疗。反流性食道炎通常由胃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胃酸分泌过多、食管黏膜防御能力下降、食管裂孔疝及药物因素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减少高脂肪、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入,避免咖啡、浓茶、碳酸饮料等可能诱发反流的饮品。采用少食多餐原则,睡前2-3小时禁食。适当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如西蓝花、燕麦等,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
2、药物治疗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片、兰索拉唑肠溶胶囊可抑制胃酸分泌;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片能改善食管蠕动功能;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咀嚼片可中和胃酸。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3、内镜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反流,可考虑内镜下射频消融或经口无切口胃底折叠术。这些微创治疗能增强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但需严格评估适应症,术后仍需配合药物维持治疗。
4、手术治疗
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是标准外科术式,适用于合并食管裂孔疝或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手术通过重建胃食管交界处抗反流屏障,但存在术后吞咽困难等风险,需由经验丰富的外科团队操作。
5、生活方式干预
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厘米,避免紧身衣物增加腹压。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焦虑情绪诱发症状。建议餐后保持直立位,避免弯腰等增加腹压的动作。
反流性食道炎患者日常应建立饮食日记记录诱发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可选择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改善胃肠功能,但避免仰卧起坐等腹部加压运动。睡眠时采用左侧卧位可减少夜间反流发作。若出现吞咽疼痛、呕血等警报症状需立即就医,长期未规范治疗可能引发巴雷特食管等癌前病变。建议每半年至一年进行胃镜复查,监测食管黏膜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