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骨折治疗方法
骨盆骨折可通过卧床休息、骨盆固定带固定、镇痛药物、手术复位固定、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骨盆骨折通常由高能量外伤、骨质疏松、肿瘤转移等因素引起,表现为局部疼痛、活动受限、下肢不等长等症状。
1、卧床休息
稳定性骨盆骨折早期需绝对卧床4-6周,避免负重活动。选择硬板床平卧,双下肢保持中立位,膝下垫软枕缓解疼痛。卧床期间需定期翻身预防压疮,进行踝泵运动预防深静脉血栓。若合并尿道损伤需留置导尿管。
2、骨盆固定带
对稳定性骨折可使用专业骨盆固定带外固定6-8周。固定带需覆盖髂前上棘至大转子区域,压力均匀分布,每日检查皮肤状况。配合镇痛药物如洛索洛芬钠片、塞来昔布胶囊缓解疼痛,定期影像学复查骨折愈合情况。
3、镇痛治疗
中重度疼痛可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严重疼痛可用弱阿片类药物如氨酚羟考酮片。神经性疼痛可联合普瑞巴林胶囊。需警惕消化道出血等药物不良反应,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
4、手术固定
不稳定骨折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常用前路钢板或后路骶髂螺钉固定。合并血管损伤需急诊血管介入止血,膀胱破裂需同时行修补术。术后需预防性使用头孢呋辛酯片等抗生素,监测血红蛋白变化。
5、康复训练
骨折稳定后逐步开展床上髋关节屈伸训练,6周后扶拐部分负重,3个月后完全负重。配合超声波、低频脉冲电刺激促进愈合。晚期存在步态异常需进行生物力学矫正,骨质疏松患者需长期补充碳酸钙D3片。
骨盆骨折恢复期需高蛋白饮食如鱼肉蛋奶,每日补充1000毫克钙质。卧床期间每2小时轴向翻身一次,使用防压疮气垫床。术后6周内禁止坐起、弯腰等动作,定期复查X线评估愈合进度。出现发热、下肢肿胀需及时就医排查感染或血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