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慢性乙肝
慢性乙肝是指由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超过6个月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慢性乙肝主要包括乙肝病毒携带状态、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等类型,通常由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等途径感染,可能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肝区不适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
1、乙肝病毒携带状态
乙肝病毒携带状态是指体内存在乙肝病毒但未引起明显肝脏炎症的情况。这类患者肝功能检查通常正常,肝脏超声检查也无明显异常。乙肝病毒携带状态可能与免疫系统对病毒的反应较弱有关,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但需要定期监测肝功能、乙肝病毒DNA载量等指标。患者应注意避免饮酒、过度劳累等可能损伤肝脏的行为。
2、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是指乙肝病毒持续感染并引起肝脏炎症的情况。这类患者肝功能检查可能出现异常,如转氨酶升高。慢性乙型肝炎可能与免疫系统对病毒的反应较强有关,通常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肝区不适等症状。治疗上可能需要使用恩替卡韦片、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等抗病毒药物,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长期用药。
3、乙肝肝硬化
乙肝肝硬化是慢性乙肝发展的严重阶段,表现为肝脏组织结构发生不可逆改变。这类患者可能出现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肝性脑病等并发症。乙肝肝硬化通常由长期未控制的慢性乙型肝炎发展而来,治疗上可能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控制病毒复制,同时针对并发症进行治疗,如使用呋塞米片缓解腹水。
4、乙肝相关肝癌
乙肝相关肝癌是慢性乙肝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长期乙肝病毒感染可能导致肝细胞基因突变,进而发展为肝癌。乙肝相关肝癌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体重下降、腹痛、黄疸等表现。治疗上可能需要手术切除、射频消融、靶向药物治疗等方法,早期发现和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5、乙肝传播途径
乙肝主要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是指乙肝病毒通过胎盘或分娩过程从母亲传给婴儿,是我国乙肝主要传播方式。血液传播包括输血、共用注射器等。性接触传播指通过无保护性行为传播病毒。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乙肝疫苗,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水平。
慢性乙肝患者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饮食上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等,限制高脂肪食物摄入。绝对禁止饮酒,避免使用可能损伤肝脏的药物。定期复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甲胎蛋白、肝脏超声等检查,遵医嘱规范治疗。保持良好心态,适当进行散步、太极拳等温和运动,有助于病情控制。
相关推荐
01:45
03:11
01:53
01: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