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疹怎么回事
幼儿急疹可能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或7型感染引起,通常表现为突发高热、热退疹出等症状,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退热等方式治疗。
1、病毒感染
幼儿急疹主要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或7型感染导致。病毒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潜伏期通常为5-15天。患儿可能出现持续3-5天的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40摄氏度。热退后24小时内出现玫瑰色斑丘疹,多从躯干开始蔓延至四肢。皮疹不痛不痒,一般持续1-3天自行消退。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等退热药物。
2、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
6个月至2岁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体内母体抗体逐渐消失,易感染人类疱疹病毒。患儿可能出现食欲减退、轻微腹泻等非特异性症状。建议家长保持患儿充足休息,少量多次喂食流质食物,避免脱水。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泡腾片、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等增强免疫力。
3、接触传播
病毒可通过密切接触或共用物品传播。托幼机构等集体环境易发生交叉感染。患儿在发热期传染性最强,建议家长做好隔离防护。患儿衣物、玩具需定期消毒,可使用含氯消毒液或紫外线照射。护理时家长应规范洗手,避免揉眼睛、摸口鼻等动作。
4、热性惊厥风险
部分患儿高热时可能出现短暂意识丧失、四肢抽搐等热性惊厥表现。家长需保持冷静,将患儿平卧头侧位,清除口腔分泌物,记录发作时间。若惊厥持续超过5分钟或反复发作,需立即就医。可遵医嘱使用地西泮注射液、苯巴比妥钠注射液等控制惊厥。
5、继发中耳炎
持续高热可能引发细菌性中耳炎等并发症。患儿表现为抓耳、哭闹不安,耳道可见分泌物。需就医进行耳镜检查,确诊后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头孢克洛颗粒等抗生素治疗。家长应避免自行清洁耳道,防止鼓膜损伤。
幼儿急疹期间建议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温维持在24-26摄氏度。给予清淡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饮食。发热期可适当减少衣物,采用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法。皮疹无须特殊处理,避免抓挠即可。患儿痊愈后需继续观察1-2周,若出现精神萎靡、拒食等情况应及时复诊。日常注意培养孩子勤洗手习惯,流行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