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其它科室 > 检验科
首页上一页34567 ... 9下一页末页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生完孩子后皮肤特别干燥可能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水分流失增加、护理不当等因素有关,可通过加强保湿、调整饮食、避免刺激等方式改善。
产后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导致皮脂分泌减少,皮肤锁水能力减弱。表现为面部、四肢等部位脱屑紧绷,尤其在秋冬季节加重。建议使用含神经酰胺或透明质酸的保湿霜,避免频繁使用清洁力过强的洗护产品。
哺乳期每日需额外消耗大量水分,若饮水量不足易导致皮肤干燥。哺乳妈妈每天应饮用温水或淡汤类,保持尿液呈淡黄色为宜。可在床头放置加湿器,环境湿度维持在50%左右有助于缓解干燥。
产后过度清洁或使用碱性沐浴露会破坏皮肤屏障。建议洗澡水温不超过38℃,每周使用2-3次沐浴油代替普通沐浴露。擦拭身体时采用按压方式吸干水分,3分钟内涂抹保湿乳效果最佳。
哺乳期对维生素A、维生素E及必需脂肪酸需求增加,缺乏时会导致角质层修复障碍。可适量增加深海鱼、坚果、深色蔬菜的摄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AD软胶囊、维生素E软胶囊等补充剂。
少数情况下可能与甲状腺功能减退或特异性皮炎有关,表现为顽固性干燥伴乏力或局部红斑瘙痒。需检测甲状腺功能,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他克莫司软膏等药物,同时配合医学护肤品修复屏障。
产后皮肤护理需选择无香料无酒精的温和产品,哺乳期避免使用含水杨酸或视黄醇的成分。每日可进行5分钟面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外出时做好物理防晒。若干燥伴随严重瘙痒、裂口或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到皮肤科就诊评估。
肩袖损伤半年能否恢复需根据损伤程度决定,轻微损伤可能恢复,严重损伤可能无法完全康复。肩袖损伤通常由外伤、慢性劳损、退行性变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肩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肩袖部分撕裂或轻度损伤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和康复训练,半年内恢复功能。治疗包括制动休息、物理治疗、药物镇痛等。康复训练以渐进式肩关节活动度练习和肌力训练为主,配合热敷缓解疼痛。多数患者通过3-6个月系统康复可改善症状,恢复日常活动能力。
肩袖全层撕裂或合并其他肩关节病变患者,半年内完全恢复较困难。这类损伤常需关节镜手术修复,术后需严格遵循4-6周制动期,随后进行6个月以上康复训练。即使经过规范治疗,部分患者仍可能遗留肩关节功能障碍,尤其是老年患者或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
肩袖损伤患者应避免提重物和过度上举动作,睡眠时保持患侧上肢放松体位。康复期间可进行游泳、钟摆运动等低强度锻炼,但须在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若半年后仍存在明显疼痛或活动障碍,需复查核磁共振评估损伤愈合情况,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饮食上可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C摄入,有助于肌腱修复。
骨质增生可通过热敷理疗、适度运动、药物治疗、中医调理、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骨质增生可能与关节劳损、年龄增长、代谢异常、外伤、遗传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局部肿胀等症状。
热敷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关节僵硬。可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敷于疼痛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日重复进行2-3次。热敷后配合轻柔按摩能进一步放松肌肉,但需避免高温烫伤皮肤。若合并急性炎症或皮肤破损则不宜热敷。
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等可增强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减轻关节负担。建议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运动前后做好热身和拉伸。太极拳、八段锦等柔缓运动能改善关节灵活性,但需避免爬山、跳跃等冲击性动作。
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等药物。双氯芬酸钠缓释片适用于轻中度疼痛,塞来昔布胶囊可选择性抑制炎症反应,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有助于修复软骨。长期用药需监测胃肠和肝肾功能。
针灸选取阿是穴、肾俞等穴位可通络止痛,推拿手法能松解粘连组织。中药熏洗可用红花、伸筋草等药材,内服可选独活寄生汤加减。艾灸关元、足三里等穴位可温经散寒,但皮肤敏感者慎用。中医治疗需由专业医师辨证施治。
对于严重骨赘压迫神经或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考虑关节镜清理术、人工关节置换术等。关节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适合局部清理;置换术适用于关节严重破坏者。术后需配合康复训练,逐步恢复关节功能,3-6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
骨质增生患者日常应控制体重,减少关节负荷,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如牛奶、豆制品、深海鱼等。冬季注意关节保暖,可使用护膝等辅助器具。若疼痛持续加重或出现关节变形,应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小儿葡萄膜肉芽肿通常可以治愈,治疗方式主要有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等。葡萄膜肉芽肿可能与感染、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眼红、视力下降等症状。
小儿葡萄膜肉芽肿可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控制炎症,如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滴眼液等。若合并感染需联合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滴眼液可用于顽固性病例。用药期间需监测眼压及角膜情况。
对于局限性肉芽肿病灶,可采用激光光凝术封闭异常血管,减少炎症渗出。YAG激光或氩激光能精准破坏病灶组织,术后需配合抗炎滴眼液预防复发。激光治疗创伤小,但可能需重复进行。
当肉芽肿导致严重并发症如青光眼、视网膜脱离时,需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病灶切除术。手术可清除增生组织,恢复眼内结构,术后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预防复发。儿童患者手术需全身麻醉,家长应配合术后护理。
对于反复发作的病例,需排查全身免疫性疾病,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可系统性使用甲氨蝶呤片、硫唑嘌呤片等免疫调节剂,同时联合局部治疗。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肝功能至关重要。
若继发白内障需行超声乳化术,青光眼患者需用布林佐胺滴眼液控制眼压。合并黄斑水肿时可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晚期病例可能出现眼球萎缩,需义眼台植入改善外观。
家长应定期带孩子复查视力、眼压及眼底,避免揉眼或剧烈运动。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和优质蛋白,如胡萝卜、鱼类等。发现眼红、畏光等症状需立即就诊,早期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改治疗方案,严格遵循医嘱完成全程治疗。
乳腺癌可能隔辈遗传,但概率较低。乳腺癌的发生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遗传因素占比较小。家族中有乳腺癌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相对较高,但并非绝对遗传。
乳腺癌的遗传风险主要与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有关,这两种基因突变可能通过父母遗传给子女,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风险。如果家族中有多位成员患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尤其是年轻时发病,可能存在遗传倾向。这种情况下,建议进行基因检测,了解自身患病风险,并定期进行乳腺检查。
大多数乳腺癌患者没有明确的家族遗传史,发病与激素水平、肥胖、饮酒、缺乏运动等后天因素关系更密切。长期使用雌激素类药物、初潮较早、绝经较晚等因素也可能增加乳腺癌风险。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规律运动、控制体重、避免过量饮酒等,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
建议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群定期进行乳腺自检和医学检查,如乳腺超声或钼靶检查。若发现乳房肿块、乳头溢液、皮肤凹陷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早期发现和治疗可显著提高乳腺癌的治愈率。同时,保持乐观心态,避免过度焦虑,也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