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内科 > 消化内科
首页上一页45678 ... 10下一页末页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3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鼻炎负压治疗一般可以长期坚持,但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调整使用频率。负压治疗主要用于缓解鼻塞、促进鼻腔分泌物排出,适用于慢性鼻炎或鼻窦炎患者。
负压治疗通过器械产生的负压吸引作用,帮助清除鼻腔内黏稠分泌物,改善通气功能。对于慢性鼻炎患者,每周进行2-3次治疗可有效维持鼻腔通畅。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轻微鼻黏膜刺激感,通常会在短时间内自行缓解。长期规律使用有助于减少急性发作次数,维持鼻腔正常生理功能。配合生理盐水冲洗可增强治疗效果。
部分患者长期高频次使用可能出现鼻黏膜干燥、充血等不良反应。过敏性鼻炎急性发作期或鼻黏膜严重水肿时,过度负压吸引可能加重黏膜损伤。鼻腔术后恢复期、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需谨慎使用。治疗器械需定期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出现持续性鼻出血、疼痛加剧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治疗并就医。
进行负压治疗期间应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接触粉尘等刺激物。日常可用温热毛巾敷鼻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饮食宜清淡,多补充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蔬果。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增强抵抗力。定期复查鼻腔情况,医生会根据症状变化调整治疗方案。若治疗效果不明显或症状加重,需考虑联合药物治疗或其他干预措施。
尿肌酐的正常值一般为男性7.1-17.7毫摩尔/24小时,女性5.3-15.9毫摩尔/24小时。
尿肌酐是肌肉代谢的终产物,通过肾脏排泄,其水平可反映肾功能和肌肉量。检测通常需要收集24小时尿液,避免剧烈运动或高蛋白饮食干扰结果。数值低于正常范围可能与肾功能减退、肌肉萎缩、长期营养不良有关;高于正常范围常见于剧烈运动后、高蛋白饮食或肢端肥大症等情况。不同实验室因检测方法差异可能略有浮动,但波动幅度通常不超过10%。
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避免突然增加蛋白质摄入。若结果异常,建议复查并完善血肌酐、尿素氮等肾功能检查。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监测尿肌酐以防早期肾损伤,高血压患者应控制血压以减少肾脏负担。
脂溢性痤疮通常是可以治好的,但需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采取针对性治疗。脂溢性痤疮可能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改善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
轻度脂溢性痤疮主要表现为面部油脂分泌旺盛、散在粉刺或红色丘疹。此时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熬夜等方式缓解症状。饮食上需减少高糖高脂食物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锌元素。日常护理可选择温和的控油洁面产品,避免过度清洁刺激皮肤。部分患者症状可能随青春期结束自行缓解。
中重度脂溢性痤疮常伴随炎性丘疹、脓疱或结节囊肿。医生可能建议使用维A酸乳膏调节角质代谢,配合过氧苯甲酰凝胶抑制细菌繁殖。对于顽固性痤疮,可考虑口服盐酸多西环素片抗感染,或螺内酯片调节激素水平。光动力治疗对炎症性痤疮也有较好效果。治疗期间需严格防晒,避免挤压皮损导致色素沉着或瘢痕形成。
脂溢性痤疮具有慢性复发倾向,治疗周期通常需要3-6个月。即使症状消退后,仍需维持基础护理防止复发。建议选择无油配方的保湿产品修复皮肤屏障,每周使用1-2次含水杨酸或硫磺成分的清洁面膜控制油脂。若出现反复发作或瘢痕增生,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儿童肝内胆管结石是否严重需结合病情判断,多数情况下通过及时治疗可有效控制,但若合并胆管炎、肝硬化等并发症则可能较严重。肝内胆管结石可能与胆道畸形、感染、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建议尽早就医评估。
儿童肝内胆管结石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轻微腹痛或消化不良,通过药物溶石、胆道冲洗等非手术方式多可缓解。常用药物包括熊去氧胆酸胶囊、消炎利胆片、头孢克肟颗粒等,需严格遵医嘱使用。若结石较小且无梗阻,定期复查和饮食调整(如低脂高纤维饮食)有助于病情稳定。
当结石引发胆管梗阻或反复感染时,可能出现黄疸、发热、肝功能损伤等严重表现。此时需考虑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或胆肠吻合术等治疗,避免进展为胆汁性肝硬化。遗传性胆管发育异常或囊性纤维化患儿更易出现复杂病情,需长期随访监测。
家长应关注患儿饮食卫生,避免高胆固醇食物,保证充足饮水。出现持续性右上腹疼痛、皮肤巩膜黄染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术后患儿需定期复查超声和肝功能,预防结石复发。日常可适当补充维生素A、D、E等脂溶性维生素,但须避免自行使用排石药物。
土鳖虫不能作为癌症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可能辅助缓解部分症状。癌症治疗需以手术、放疗、靶向治疗等医学手段为主,土鳖虫等中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
土鳖虫在传统医学中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可能对癌症患者化疗后的疼痛、淤血等症状有一定缓解作用。其提取物中的某些成分如氨基酸、多糖等被研究认为具有免疫调节潜力,但现有证据多局限于动物实验或小规模临床观察,缺乏大规模循证医学支持。部分中成药如复方鳖甲软肝片、大黄蛰虫丸等含土鳖虫成分,用于肝硬化等慢性病辅助治疗,但癌症适应症尚未明确。
癌症是恶性细胞异常增殖的复杂疾病,不同癌种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差异显著。擅自使用土鳖虫可能干扰正规治疗,如与化疗药物产生相互作用,或加重出血风险。晚期患者若伴随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功能障碍,更应避免使用活血类中药。个别案例中土鳖虫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出现皮疹、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
癌症患者应优先完成手术切除、放射治疗等规范化治疗,营养支持可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若需使用土鳖虫,须经肿瘤科中医师评估体质和用药方案,避免与靶向药物同服。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不可依赖单一中药控制病情。保持适度运动和心理疏导对改善生存质量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