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药剂科 > 其它科室 > 其它
首页上一页123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受惊吓后失眠可通过心理疏导、环境调整、放松训练、药物治疗、中医调理等方式改善。受惊吓后失眠可能与应激反应、焦虑情绪、自主神经紊乱、创伤后应激障碍、神经衰弱等因素有关。
通过专业心理咨询或倾诉释放恐惧情绪,减少心理压力。认知行为疗法可帮助纠正对惊吓事件的错误认知,缓解过度警觉状态。家长需耐心陪伴儿童,通过游戏或绘画表达内心感受。
保持卧室安静黑暗,使用遮光窗帘隔绝光线干扰。调整室温至20-24摄氏度,选择软硬适中的床垫和透气床品。避免在卧室放置可能引发恐惧回忆的物品。
渐进式肌肉放松法通过交替收紧和放松肌肉群缓解躯体症状。腹式呼吸训练以6-8次/分钟频率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引导想象疗法可通过构建安全场景意象减轻心理紧张。
短期可遵医嘱使用右佐匹克隆片改善入睡困难,阿普唑仑片缓解急性应激焦虑,佐匹克隆胶囊调节睡眠节律。帕罗西汀片适用于伴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失眠,米氮平片对抑郁相关失眠有效。
酸枣仁汤加减可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适用于心胆气虚型失眠。耳穴压豆选取神门、心、肾等穴位调节脏腑功能。针灸取百会、四神聪等穴位配合涌泉穴引火归元。
建立规律作息时间,睡前1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晚餐选择小米粥、香蕉等富含色氨酸的食物,饮用甘麦大枣茶有助于宁心安神。白天适度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避免睡前3小时剧烈活动。若症状持续2周未缓解或出现心悸、幻听等严重表现,应及时到精神心理科就诊评估。
大腿摔断后可能出现后遗症,具体与骨折严重程度、治疗方式及康复护理有关。股骨骨折常见的后遗症主要有创伤性关节炎、下肢功能障碍、肌肉萎缩、慢性疼痛、下肢不等长等。建议患者遵医嘱规范治疗并坚持康复训练。
股骨骨折累及膝关节时可能破坏关节面软骨,导致关节磨损加速。患者表现为关节僵硬、活动时疼痛加剧,阴雨天症状可能加重。早期可通过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缓解症状,晚期严重者需行人工关节置换术。
骨折愈合不良或康复训练不足可能导致行走跛行、下蹲困难等功能障碍。这与骨折复位精度、内固定稳定性密切相关。康复期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下肢CPM机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配合针灸推拿改善血液循环。
长期制动会引起股四头肌等大腿肌群废用性萎缩,肌力下降可达30%-40%。表现为患肢围度明显小于健侧。建议拆固定后立即开始等长收缩训练,逐步过渡到抗阻训练,必要时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辅助恢复。
约15%-20%患者会遗留骨折部位隐痛,可能与骨痂增生刺激神经或软组织粘连有关。急性期过后可局部外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配合超声波透药治疗。顽固性疼痛需排查异位骨化或内固定物刺激等因素。
儿童骨骨骺损伤或成人严重粉碎性骨折可能导致患肢短缩超过2厘米。生长发育期儿童需定期监测肢体长度差异,成人可通过矫形鞋垫补偿,差异超过3厘米者需考虑骨延长术。
骨折后6个月内是功能恢复黄金期,建议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愈合情况。康复训练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初期以被动活动为主,2个月后逐步增加负重。饮食注意补充钙质与维生素D,每日保证500毫升牛奶或等效乳制品摄入。避免吸烟饮酒以免影响骨愈合,睡眠时抬高患肢有助于减轻肿胀。若出现异常疼痛、关节交锁等症状应及时复诊。
心血管太细无法放置支架时,通常可采用药物保守治疗或球囊扩张术等替代方案。心血管狭窄程度、病变位置及患者整体状况是影响治疗选择的关键因素。
对于血管直径不足2.5毫米的病变,支架植入存在技术困难。此时钙化病变或弥漫性狭窄可能进一步增加操作风险。药物涂层球囊通过局部释放抗增殖剂可抑制内膜增生,适用于小血管病变。切割球囊能纵向切开斑块,为后续治疗创造空间。部分病例中冠状动脉旋磨术可清除钙化斑块改善管腔。血管内超声能精准评估病变性质指导策略选择。
当血管直径在2.0-2.5毫米时,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成功率显著下降。这种情况下优化药物治疗方案尤为重要。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片可预防血栓形成。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能稳定斑块延缓进展。对于合并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有助于改善微循环。部分医疗中心采用改良支架植入技术处理临界尺寸血管。
建议定期进行运动负荷试验评估心肌缺血情况,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出现胸痛加重或活动耐力下降时需及时复查冠脉造影。与心脏专科团队充分沟通,根据最新检查结果动态调整治疗方案。
红斑狼疮可能导致听力下降,但完全性耳聋较为罕见。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能通过免疫复合物沉积、血管炎或药物副作用影响听觉功能,主要表现为耳鸣、渐进性听力减退等症状。
系统性红斑狼疮引发的听力问题多与内耳微血管病变相关。免疫复合物沉积可导致内耳毛细血管炎症,影响耳蜗血供;血管炎可能损伤听神经或耳蜗结构;部分治疗药物如环磷酰胺具有耳毒性。听力障碍通常为双侧对称性,早期表现为高频听力下降,可能伴随眩晕或耳闷胀感。约10%-15%的患者会出现听觉相关症状,但多数可通过免疫调节治疗改善。
极少数情况下,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可能作为红斑狼疮的首发症状出现,这类患者往往伴随抗磷脂抗体阳性。若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可能因听神经通路受损导致更严重的听力障碍。耳聋进展程度与疾病活动度相关,需通过纯音测听、耳声发射等检查评估。
红斑狼疮患者出现听力变化时应尽早就诊风湿免疫科和耳鼻喉科。日常需避免噪声刺激,慎用耳毒性药物,控制血压和血脂以减少血管损伤风险。定期监测听力有助于早期发现异常,急性期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慢性期需结合免疫抑制剂和改善微循环药物。
区分抑郁症和更年期紊乱需结合症状特点、年龄阶段及激素水平变化综合判断。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心理症状;更年期紊乱则以潮热、月经紊乱等生理变化为主,可能伴随情绪波动。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包括持续两周以上的心境低落、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精力减退或疲劳感,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自责、自杀念头等严重心理反应。躯体症状如失眠、食欲改变等多为心理因素继发,且无明确生理诱因。更年期紊乱的典型表现与雌激素水平下降直接相关,如潮热出汗、夜间盗汗、阴道干涩、月经周期紊乱等,情绪波动多为阵发性,常与躯体不适同步出现,且多发于45-55岁女性群体。
更年期情绪症状通常随着激素替代治疗或时间推移逐渐缓解,而抑郁症需心理干预或抗抑郁药物治疗。部分更年期女性可能合并抑郁症,若情绪症状持续加重、影响社会功能或伴随显著认知障碍,需考虑共病可能。实验室检查如性激素六项可辅助鉴别,抑郁症患者激素水平通常无特异性变化。
建议存在相关症状者记录症状发作特点与持续时间,及时至精神心理科或妇科就诊。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及社交活动有助于缓解两类症状,但切勿自行使用激素或抗抑郁药物。医生将通过临床症状评估、激素检测及心理量表筛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