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便血、排便习惯改变、腹痛、黏液便等表现。
粪便表面附着鲜红色血液或便后滴血,可能与息肉表面糜烂有关,需肠镜检查明确,可遵医嘱使用氨甲环酸、云南白药胶囊、凝血酶等药物。
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或排便次数增多,息肉刺激肠黏膜导致蠕动异常,建议完善肠镜,必要时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蒙脱石散、乳果糖调节肠道功能。
下腹隐痛或胀痛常见于较大息肉引发肠套叠,伴随肠鸣音亢进,需手术切除息肉,可选用腹腔镜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粪便中混有蛋清样黏液提示肠道分泌异常,可能与绒毛状腺瘤相关,确诊后需内镜下切除并病理检查,术后可配合康复新液、谷氨酰胺、益生菌制剂修复黏膜。
日常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定期进行肠癌筛查,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3-5年做一次肠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