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是慢性肝病终末阶段的病理表现,主要由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胆汁淤积等因素引起,典型特征为肝组织纤维化及假小叶形成。
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肝细胞反复损伤,可能伴随乏力、黄疸等症状,需抗病毒治疗如恩替卡韦、索磷布韦维帕他韦,配合护肝药物如多烯磷脂酰胆碱。
长期过量饮酒引发肝细胞脂肪变性,可能出现肝区疼痛、腹水,需戒酒并使用美他多辛、甘草酸二铵等药物改善肝功能。
非酒精性脂肪肝进展至肝硬化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表现为肝肿大、蜘蛛痣,需控制血糖并服用维生素E、奥利司他等药物。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等疾病导致胆管破坏,常伴皮肤瘙痒、黄疸,需熊去氧胆酸联合布地奈德进行免疫调节治疗。
肝硬化患者应限制钠盐摄入,每日蛋白质补充量控制在每公斤体重1-1.2克,避免进食粗糙食物以防食管静脉破裂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