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玻璃状结节可能由感染性病变、炎症反应、早期肺癌或肺间质纤维化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定期复查、手术切除或靶向治疗等方式干预。
细菌或病毒感染可能导致肺部暂时性磨玻璃影,通常伴随咳嗽、低热。治疗以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或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为主,感染控制后结节多可吸收。
过敏性肺炎或尘肺等非感染性炎症可形成结节,常伴气促、胸痛。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布地奈德吸入剂可缓解症状,需配合脱离过敏原环境。
非典型腺瘤样增生等癌前病变表现为持续存在的磨玻璃结节,可能与吸烟、空气污染有关。需通过胸腔镜楔形切除术或立体定向放疗处理,术后可能需吉非替尼等靶向药辅助。
特发性肺纤维化等疾病导致肺泡壁增厚,CT呈磨玻璃样改变,伴进行性呼吸困难。吡非尼酮胶囊、尼达尼布等抗纤维化药物可延缓进展,严重者需肺移植。
发现肺部磨玻璃结节应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每3-6个月复查高分辨率CT,若结节增大或实变需及时胸外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