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因素出血需根据具体类型采取止血、补液或手术等处理措施,主要包括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等情况,需立即就医。
胎盘早剥可能与妊娠期高血压、腹部外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突发性阴道出血、持续性腹痛及子宫张力增高。需紧急终止妊娠,轻症可尝试阴道分娩,重症需行剖宫产术。可遵医嘱使用硫酸镁注射液抑制宫缩,或酚磺乙胺注射液改善凝血功能,术后需监测产妇生命体征及胎儿情况。
前置胎盘可能与多次流产、子宫手术史有关,表现为无痛性反复阴道出血。妊娠28周前可保守治疗,绝对卧床并使用地屈孕酮片维持妊娠,出血量大时需输注人纤维蛋白原。妊娠34周后出血难以控制者需行剖宫产,术中可能采用子宫动脉结扎或B-Lynch缝合止血。
胎盘植入常与剖宫产史、宫腔操作史相关,表现为产后顽固性出血或胎盘滞留。根据植入深度选择子宫切除术或保守手术,术中可联合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收缩子宫,术后需预防感染并监测血β-HCG水平。对于有生育需求者可采用甲氨蝶呤注射液治疗。
胎盘残留多因第三产程处理不当导致,表现为产后持续出血或恶露异常。可肌注缩宫素注射液促进子宫收缩,必要时行清宫术清除残留组织,术后口服益母草胶囊帮助子宫复旧。合并感染时需加用头孢克洛分散片抗炎治疗。
胎盘血窦破裂可能与血管畸形或外力压迫有关,表现为突发大量鲜红色出血。需立即建立静脉通道补液,使用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止血,必要时行介入栓塞治疗。妊娠晚期发生者需提前终止妊娠,产后加强铁剂补充纠正贫血。
胎盘因素出血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及性生活,保持会阴清洁预防感染。饮食应增加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铁和优质蛋白的食物,配合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所有治疗均需在产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出现头晕、心悸等贫血症状或出血量超过月经量时须立即返院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