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耳畸形导致的听力障碍可通过外耳道成形术、骨导助听器植入、人工中耳植入、听觉脑干植入、佩戴传统气导助听器等方式改善。小耳畸形多由先天性发育异常或遗传因素引起,常伴随外耳道闭锁及中耳结构异常。
适用于外耳道闭锁但内耳功能正常的患者,通过手术重建外耳道结构以恢复声音传导。手术需在耳廓整形后或同期进行,需评估颞骨发育情况。术后可能出现外耳道狭窄或感染,需定期复查清理。
包括骨锚式助听器和经皮骨导助听器两类,通过颅骨振动直接刺激耳蜗。适合双侧小耳畸形或中耳畸形严重者,植入前需进行骨导听力阈值测试。常见并发症有植入体周围皮肤反应,需保持局部清洁。
通过手术将振动装置连接至听骨链或圆窗,适用于中耳畸形但耳蜗功能保留者。术前需进行高分辨率CT评估中耳解剖结构,术后需避免剧烈头部运动以防装置移位。
针对耳蜗未发育或听神经缺损的重度畸形患者,电极直接刺激脑干听觉通路。需通过MRI评估脑干结构完整性,术后需长期进行听觉康复训练以适应电刺激信号。
适用于轻度外耳道狭窄且鼓膜存在的患者,需定制耳模确保贴合。日常需防潮防摔,定期更换滤网。对于单侧畸形患者可考虑CROS助听器系统。
建议在3-6岁完成听力重建评估,需耳科医生与听力师联合制定方案。术后需持续进行听觉言语康复训练,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噪音环境。定期复查听力及影像学检查,儿童患者家长应配合进行家庭听觉刺激训练。注意保持耳部清洁,游泳时使用防水耳塞,预防中耳炎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