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房间内需要注意通风换气,有助于保持空气清新和预防呼吸道感染。
冬季气温较低,人们习惯关闭门窗保暖,但长时间密闭会导致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氧气含量下降,容易引发头晕、乏力等不适。室内空气流通不畅还可能积聚甲醛、苯等有害物质,对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潜在危害。通风换气能有效稀释室内污染物浓度,减少病毒和细菌滋生。建议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15-30分钟,可选择中午气温较高时段进行。对于有呼吸道疾病或过敏体质的人群,更需保持空气流通,但需避免直接吹风受凉。
部分特殊情况下需谨慎通风。使用燃气取暖设备时,通风不足可能导致一氧化碳积聚,但过度通风又会影响取暖效果。新生儿或术后患者对温度敏感,可在开窗时暂时转移到其他房间。雾霾天气应减少开窗时间,配合空气净化器使用。北方严寒地区可采用间歇式通风,或安装新风系统实现热交换。室内外温差过大时,可先打开小缝隙缓慢换气,避免冷空气直吹。
冬季除定期通风外,还可通过摆放绿植、使用加湿器等方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注意监测室内温湿度,维持在18-22摄氏度和40-60%相对湿度较为适宜。出现持续咳嗽、胸闷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室内污染或呼吸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