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中适量喝水是有益的,但需注意饮水方式和时机。
运动时身体会通过排汗流失水分,及时补充水分有助于维持体液平衡,避免脱水。脱水可能导致头晕、乏力甚至中暑。建议在运动前1-2小时饮用适量水,运动中每隔15-20分钟补充少量水分,运动后缓慢补充水分至身体恢复平衡。选择常温或淡盐水更有利于吸收,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以免增加胃肠负担或引发低钠血症。
部分高强度运动或特殊情况下需谨慎饮水。如马拉松等长时间耐力运动时,过量饮水可能稀释血液钠浓度,导致水中毒。竞技类运动前过量饮水可能引起胃部不适,影响运动表现。存在心脏或肾脏疾病的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水量。运动后立即饮用冰水可能刺激胃肠黏膜,诱发痉挛或不适。
建议根据运动强度、环境温湿度及个人体质调整饮水策略,可观察尿液颜色判断水分是否充足。若出现严重口渴、尿量减少等脱水症状,或水肿、恶心等水中毒表现,应及时就医。日常可配备便携水壶,培养规律饮水习惯,运动时穿着透气排汗的衣物,有助于维持水电解质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