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受潮霉变后通常不能吃,霉菌可能产生有害毒素,即使切除霉变部分仍存在健康风险。
食物霉变是霉菌在适宜温湿度条件下繁殖的结果,常见于谷物、坚果、水果等。霉菌会分泌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有害物质,这些毒素耐高温且可能扩散至食物未霉变区域。误食霉变食物可能引发急性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长期摄入低剂量毒素则可能损伤肝脏、肾脏或增加癌症风险。对于含水量高的食物如面包、果酱,霉菌菌丝可能已渗透整个食物内部,肉眼无法完全识别污染范围。
部分硬质食物如硬奶酪、火腿等,在霉变初期若仅表面出现少量霉菌,可切除周围3厘米以上部分后谨慎食用。但婴幼儿、孕妇、免疫力低下人群应完全避免接触霉变食物。日常储存需保持环境干燥通风,米面杂粮可用密封罐存放并加入食品干燥剂,冷藏食品需在保质期内尽快食用。
发现食物霉变应及时丢弃,避免与其他食品接触。若误食霉变食物后出现头晕、持续腹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建议定期检查储藏食品状态,易霉变食材建议分装小份冷冻保存,从源头上减少霉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