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摄取脂肪可能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脂肪肝等疾病风险,还可能影响血糖代谢和消化功能。
脂肪摄入过多会导致热量过剩,多余热量以脂肪形式储存在体内,逐渐形成肥胖。肥胖状态下脂肪细胞体积增大,可能分泌异常细胞因子干扰代谢,增加胰岛素抵抗概率。长期高脂饮食可能促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这类胆固醇易沉积在血管壁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而诱发冠心病、脑梗塞等疾病。肝脏对过量脂肪处理能力有限,未及时代谢的脂肪会堆积在肝细胞内,初期形成单纯性脂肪肝,持续发展可能进展为脂肪性肝炎甚至肝硬化。
高脂食物消化速度较慢,过量食用可能引起腹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部分人群摄入大量脂肪后可能出现胆汁分泌不足,导致脂肪泻。动物脂肪中含较多饱和脂肪酸,可能刺激胆囊收缩素分泌,诱发胆绞痛发作。长期高脂饮食会改变肠道菌群结构,某些有害菌群增殖可能引发慢性炎症反应。油炸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可能干扰细胞膜正常功能,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系统疾病风险。
日常饮食应注意控制脂肪摄入量,优先选择鱼类、坚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烹饪多用蒸煮方式代替煎炸,避免反复使用煎炸油。规律进行有氧运动有助于促进脂肪代谢,每周保持15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运动。定期检测血脂指标,发现异常及时调整饮食结构。若已存在高脂血症,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非诺贝特胶囊等调脂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