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菜时适量放味精是健康的,但需注意控制用量并避免高温长时间加热。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在合理使用下不会危害健康,过量摄入可能引起口干、头痛等不适。
味精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是人体非必需氨基酸的一种钠盐,正常代谢后不会在体内蓄积。世界卫生组织将味精安全摄入量定为每日每公斤体重不超过120毫克。
建议每道菜添加量不超过0.5克,相当于1克食盐的咸度。高温爆炒时应在起锅前加入,避免150℃以上长时间加热产生焦谷氨酸钠。
部分人群可能对谷氨酸钠敏感,出现头痛、面部潮红等症状。高血压患者需注意控制钠摄入总量,可将味精替换为香菇粉等天然鲜味剂。
新鲜食材如番茄、菌菇、海带等本身富含鲜味物质,可通过食材搭配减少味精用量。发酵食品如酱油、豆豉也能提供类似鲜味。
日常烹饪建议优先通过食材搭配提鲜,使用味精时控制总量,注意菜品咸鲜平衡,特殊人群可咨询营养师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