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饮食需避免高糖高脂食物、生冷食物、隔夜菜、过量冷饮及未彻底加热的海鲜。夏季气温高,人体代谢加快,饮食不当易引发胃肠不适或食物中毒,需注重食材新鲜与烹饪方式。
夏季应减少摄入含糖饮料、油炸食品等高糖高脂食物。高温环境下人体消化功能减弱,过量摄入会增加胃肠负担,可能诱发腹胀、腹泻。可选择绿豆汤、凉拌黄瓜等清淡食物替代。
生鱼片、半熟肉类等生冷食物夏季易滋生细菌,可能引发急性胃肠炎。沙门氏菌感染常见表现为腹痛、发热,需彻底加热食材至中心温度超过70摄氏度。
室温存放超过2小时的菜肴易产生亚硝酸盐,绿叶蔬菜尤其明显。建议每餐现做现吃,剩余食物需密封冷藏且不超过24小时,再次食用前需充分加热。
快速饮用冰镇饮料可能导致胃肠痉挛,出现绞痛症状。每日冷饮摄入量建议控制在500毫升以内,可交替饮用常温淡盐水补充电解质。
贝类、虾蟹等海鲜若未彻底烹煮可能携带副溶血性弧菌,夏季中毒风险显著增加。烹饪时需保证煮沸后继续加热3-5分钟,出现呕吐腹泻需及时就医。
夏季建议增加水分摄入,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可适量补充含钾丰富的香蕉、西瓜。食材选择上优先考虑当季新鲜蔬果,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出现持续呕吐、腹泻超过6小时或伴有高热时,应立即就医排查食物中毒可能。外出就餐注意选择卫生条件良好的餐厅,避免食用露天摆放的凉拌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