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时应避免吃高脂食物、高糖食物、辛辣刺激食物、生冷食物以及粗纤维食物。腹泻期间胃肠功能较弱,不当饮食可能加重症状。
油炸食品、肥肉、奶油等含大量脂肪,需要胆汁和胰脂酶分解,腹泻时消化酶分泌不足,未消化的脂肪会刺激肠蠕动,导致水样便次数增加。动物油脂还可能引发肠道炎症反应,加重黏膜损伤。
蛋糕、含糖饮料等高渗透压食物会使肠腔内液体量增加,加剧脱水症状。乳糖不耐受者摄入含乳糖食品会因无法分解乳糖而发酵产气,引发腹胀和绞痛。部分人工甜味剂如甘露醇也有类似作用。
辣椒素会直接刺激胃肠黏膜,导致蠕动亢进和充血水肿。含有大蒜素、芥末油等成分的调味品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延缓修复。酒精和咖啡因类饮品会抑制水分重吸收,加重电解质丢失。
未经加热的刺身、凉拌菜可能携带致病菌,腹泻时肠道屏障功能下降更易感染。低温食物会降低消化酶活性,冷刺激还可能引发肠痉挛。冰箱存放的隔夜食物易滋生李斯特菌等耐冷病原体。
芹菜、竹笋等富含不可溶性膳食纤维,会机械性摩擦发炎的肠壁。全谷物中的麸质可能加重乳糜泻患者的肠道损伤。但可溶性纤维如苹果果胶有助于吸收水分,急性期后可逐步添加。
腹泻期间建议选择低渣、低渗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软面条等。注意补充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症状持续超过48小时或出现血便、高热需及时就医。恢复期可逐步添加发酵乳制品帮助重建菌群,避免突然恢复正常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