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熟的肉可能增加寄生虫感染、细菌感染和消化不良等健康风险。未充分加热的肉类可能含有寄生虫、致病菌或病毒,导致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或慢性寄生虫病。
肉类未达到安全加热温度时,可能携带旋毛虫、弓形虫等寄生虫幼虫。这些寄生虫进入人体后可能寄生于肌肉或内脏,引发长期腹痛、发热或视力损害。猪带绦虫可导致肠道梗阻,旋毛虫可能引起肌肉疼痛和面部水肿。部分寄生虫感染初期症状轻微,易被忽视但可能造成器官长期损伤。
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在未熟肉中存活率较高。感染后可能出现呕吐、水样腹泻和持续高热,严重时引发败血症或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弯曲杆菌感染可导致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神经系统并发症。儿童、孕妇及免疫力低下者感染后症状更为严重,可能出现脱水或流产风险。
未熟肉类的肌纤维和结缔组织未被充分分解,需要更长时间消化。胃酸分泌不足者易出现腹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红肉中的血红素铁在未熟状态下生物利用率较低,可能影响铁元素吸收。脂肪未充分加热时可能刺激胆囊收缩,诱发胆绞痛或胰腺炎发作。
建议将肉类中心温度加热至70℃以上并维持一定时间,禽类需达到75℃。处理生肉后需彻底清洁刀具和案板,避免交叉污染。出现持续腹痛、血便或神经系统症状应及时就医。日常可选择经过检疫的肉类产品,高风险人群应避免食用生肉制品。保持饮食多样性,适当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有助于减少铁吸收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