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的动物身上不能吃的部位主要有甲状腺、肾上腺、病变淋巴组织、鱼胆、鸡鸭鹅的臀尖。这些部位可能含有毒素、病原体或过量激素,误食可能导致中毒或健康风险。
甲状腺位于动物喉部气管两侧,俗称栗子肉。猪、牛、羊等动物的甲状腺含有大量甲状腺激素,耐高温且性质稳定,误食可能引发心悸、头痛、呕吐等中毒症状,严重时导致器官功能紊乱。需注意屠宰时完整去除该腺体。
肾上腺位于肾脏前端,呈棕黄色。该腺体分泌的肾上腺素和皮质激素在高温下仍可能保留活性,食用后可能引起血压骤升、恶心等应激反应。正规屠宰流程要求摘除该器官。
动物颌下、腹股沟等部位的淋巴结节是免疫器官。当呈现肿大、出血或化脓等病变时,可能积聚病原微生物和毒素,常规烹饪难以彻底灭活。购买时需检查肉质是否有灰色结节状异物。
青鱼、草鱼等鱼类的胆汁含有鲤醇硫酸酯钠等毒性物质,误食会损伤肝肾功能,引发腹痛、黄疸等症状。处理鱼类时应从腹部切口完整取出内脏,避免弄破胆囊污染鱼肉。
鸡鸭鹅尾部上腺体(法氏囊)和尾脂腺是主要免疫和脂肪代谢器官,可能蓄积病原体及有害物质。该部位呈三角锥形,位于泄殖腔上方,建议烹饪前直接切除。
日常选购肉类应选择检疫合格产品,避免食用来源不明的动物器官。处理生肉时需将上述部位彻底去除,使用专用砧板并与熟食分开存放。动物肝脏、肾脏等可食用内脏建议每周摄入不超过100克,烹饪前充分浸泡漂洗。若误食可疑部位后出现头晕、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并保留剩余食物样本供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