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遇高温天气需重点防范中暑、脱水及基础疾病加重,主要措施有及时补水、避免高温时段外出、穿着透气衣物、合理使用降温设备、监测基础疾病指标。
高温环境下老年人汗液蒸发加快,体液流失速度超过年轻人,须定时补充水分,建议每小时饮用100-200毫升温水。可观察尿液颜色判断缺水情况,淡黄色为正常,深黄色提示需增加饮水量。合并心肾功能不全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控制饮水量,避免加重脏器负担。
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紫外线指数最高,地表温度可达50摄氏度以上。老年人体温调节功能衰退,外出易引发热射病。必要外出时应选择阴凉路线,佩戴遮阳帽与墨镜,随身携带手持风扇或冰袋。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需特别注意空气质量,雾霾天气减少户外停留时间。
选择浅色棉麻材质衣物有助于汗液蒸发散热,避免穿着化纤类闷热服饰。衣物领口、袖口宜宽松,可配合使用凉感喷雾降低体表温度。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足部透气,选择网面透气鞋袜预防足癣感染。
空调温度建议设定在26-28摄氏度,避免冷风直吹。使用电扇时保持门窗通风,防止空气不流通导致缺氧。高血压患者从高温环境进入空调房前,应在过渡区休息5分钟适应温差变化。夜间睡眠时可放置冰垫或凉席辅助降温。
心血管疾病患者需每日早晚测量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增加血糖检测频次。服用利尿剂或降压药者需记录24小时尿量,出现头晕、心悸等不适时立即测量体温。备齐硝酸甘油片、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物,熟悉中暑初期症状如大量出汗、四肢抽搐等表现。
建议老年人夏季保持绿豆汤、冬瓜汤等防暑饮品常备,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适量增加富含钾的香蕉、土豆等食物。每日进行室内伸展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午间保证30-60分钟午休。子女应每日至少两次电话确认老人状况,社区工作人员可建立独居老人高温巡查制度。出现持续高热、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时须立即送医,转运途中持续用湿毛巾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帮助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