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权威问答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做好哪些可以预防乙肝
病情描述:
我每天和乙肝患者生活一起,很怕有一天也会被感染这病,那我要怎样做才可以预防?
医生回答专区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 徐秀亮 副主任医师 池州市人民医院

    预防乙肝需从疫苗接种、避免血液接触、安全性行为、母婴阻断及个人卫生五方面综合干预。主要有接种乙肝疫苗、避免高危行为、使用安全注射器具、阻断母婴传播、保持良好卫生习惯等措施。

    1、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手段。乙肝疫苗需按0、1、6个月程序完成三针接种,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首针疫苗,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血液透析患者等需定期检测抗体水平,必要时补种。疫苗接种后抗体阳转率较高,保护效果可持续较长时间。

    2、避免高危行为

    避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物品。纹身、穿耳洞等有创操作应选择正规机构,确保器械严格消毒。避免不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可降低经性传播风险。接触他人血液或体液时应做好防护,医务人员需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

    3、使用安全注射器具

    医疗操作中必须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用后规范处置。静脉吸毒是乙肝传播高危因素,应杜绝吸毒行为。日常生活中处理伤口时,应使用消毒棉签等清洁用品,避免交叉污染。医疗机构需加强器械消毒灭菌管理,防止医源性传播。

    4、阻断母婴传播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应在孕期监测病毒载量,高病毒载量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病毒治疗。新生儿除接种疫苗外,还需在出生后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母乳喂养一般不会增加传播风险,但乳头皲裂时应暂停哺乳。产妇分娩后应继续随访肝功能。

    5、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要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避免直接用手处理他人血液或分泌物,必要时戴手套。家庭成员中有乙肝病毒携带者时,应避免共用牙刷、毛巾等个人物品。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早期发现异常及时干预。

    预防乙肝需建立长期健康管理意识,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测乙肝两对半指标。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均衡,适当运动增强体质,避免过度劳累和饮酒。出现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乙肝病毒携带者须遵医嘱定期复查,避免发展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

相关文章
吃什么补肝
中医上讲究以形补形,所以想要补肝,不妨吃猪肝粥,胡萝卜猪肝粥;也可以多吃养肝明目,补肝益肾的食物,比如枸杞甲鱼羹,天麻鱼头汤,枸杞粳米粥等。多种中药制成的鱼鳞汤也有滋补肝肾作用,可以适当的喝一些。
肝钙化灶怎么回事
肝钙化灶是细胞验证后形成的疤,一般是因为寄生虫感染、肝内慢性炎症或创伤、肝内胆管结石、先天发育形成还有肝脏上面的一些疾病导致的。肝内慢性炎症或创伤是导致钙化灶的主要原因,没有即时消炎,这样就有可能引起钙化灶。先天发育常伴有畸形的产生。所以我们要保护我们的肝脏。
慢性肝炎是怎么引起的
慢性肝炎造成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心情,过度的悲伤对病情就是不利的,此外还有太累、饮酒、用损肝药物、用药太多、经常喝酒等等,对肝部都是有损伤的。建议患者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发现异常的时候就需要早些医治调理。
慢性肝炎临床表现
  其实对于患者来说,慢性肝炎是比较常见的,而每一个患者所出现的症状都会有所区别,比较常见的就是消化道症状,也会引起疲倦乏力,肝脏明显疼痛,甚至有可能会出现色素沉着现象,引起肝病面容,后期也会因为肝功能障碍导致蜘蛛痣的出现。
慢性肝炎的危害
慢性肝炎的危害可以说是非常严重的。有可能会诱发诸如腹水、上消化道出血以及肝昏迷这些不良症状的出现,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特别大。而且,一旦病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会诱发诸如肝硬化,甚至是肝癌等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