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重型肝炎可通过肝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测、血清学标志物分析、影像学检查和肝组织活检等方式诊断。该病主要由病毒感染、药物毒性、自身免疫反应等因素引起,典型表现为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等症状。
血清转氨酶显著升高是肝功能检查的核心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数值可超过正常值10倍以上。总胆红素进行性上升提示肝细胞广泛坏死,同时伴随白蛋白降低、胆碱酯酶活性下降等合成功能障碍表现。需注意与其他类型肝炎进行鉴别,如慢性肝炎急性发作时转氨酶升高幅度相对较低。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或国际标准化比值大于1.5,反映肝脏合成凝血因子能力严重受损。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血小板减少,需警惕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该指标对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价值,动态监测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
通过检测甲型至戊型肝炎病毒特异性抗体和核酸,可明确病毒性肝炎病因。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等自身抗体检测有助于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异常升高需排除合并肝癌可能,而血氨浓度增高常提示肝性脑病风险。
腹部超声可见肝脏体积缩小、肝实质回声不均匀等改变,多普勒超声能评估门静脉血流情况。CT或MRI检查可显示肝叶萎缩、肝裂增宽等特征性表现,同时能发现腹水、脾肿大等并发症。影像学检查对排除胆道梗阻和肝脏占位性病变具有重要价值。
经皮肝穿刺活检可见大块或亚大块肝坏死病理改变,是确诊的金标准。但需严格评估凝血功能,对于凝血功能障碍者可采用经颈静脉肝活检。病理结果能明确坏死范围、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对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确诊急性重型肝炎后需立即住院治疗,严格卧床休息并给予高碳水化合物、低脂、适量蛋白饮食。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家属应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变化,出现嗜睡、行为异常等肝性脑病前驱症状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恢复期可逐步增加活动量,定期复查肝功能指标,必要时进行营养评估和干预。